新燕說,中國社會已經將注意力轉向了回收和再利用,這不僅限于降低成本。
環保意識和奉獻精神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
文章指出,中國城市對回收利用的關注和熱情空前高漲。
盡管廢品回收箱和二手貨市場無處不在,但高資源價格帶來的保護意識,被解釋為時尚的環保意識以及對社會貢獻的奉獻精神正在逐步形成一個新的行業。
實際上,中國已經有了完善的廢物回收系統。
由于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收入差距,中高收入消費者使用的商品被回收,然后轉移給低收入人群以進行二次使用。
今天,扔在公寓門口的紙板箱,空罐子等將立即被撿起。
舊衣服,家具和舊電器更受追捧。
這些物品將以相對合理的價格進行回收,交易或維修。
但是,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力不足,這種傳統的廢物回收系統難以維護。
廢品回收已成為低收入人群的生計手段,現在已成為支持慈善或社會貢獻意識的新的環保運動。
其根本原因是中國人生活環境的變化。
文章介紹了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3月份在廈門所有商店開展的優衣庫產品回收活動。
收集的舊衣服通過廈門慈善物資管理中心捐贈給貧困地區。
此活動已被中國媒體廣泛報道,許多微博用戶也給予了很多轉載和好評,認為中國應該學習這種先進的方法。
據中國媒體報道,多達18萬廈門每年丟棄幾噸舊衣服,只有一部分被回收再加工成工業棉紗。
服裝公司正試圖回收該品牌的服裝,以進行社會貢獻。中國仍然有創新活動。
盡管目前的優衣庫活動僅在上海舉行,但中國城市居民對環境意識的迅速成熟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