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垃圾被認為是“城市礦山”,而在中國,由于低價值和回收效率,更重要的是,缺乏和低水平的回收服務,這些“地雷”并沒有被有效地利用和挖掘,但是已經演變成一種城市疾病——垃圾圍城。
在這個人與萬物互聯的時代,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和改變。一些O2O企業通過APP、微信服務id等線上平臺,將用戶與回收商或企業聯系起來,甚至希望改變整個行業的生態。他們面臨著6000多億元的巨大市場,以及政府支持和資金不足的問題。
家庭垃圾堆積如山,想要妥善處置卻因為找不到回收人員或回收人員服務差,而寧愿直接丟棄,是許多人處置垃圾的常態?,F在,一群回收O2O公司希望通過整合互聯網基因來解決居民賣垃圾的問題。
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我國十大類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2.45億噸,回收總值6446.9億元。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吸引了100多個回收平臺,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BAT巨頭。然而,這些平臺有不同的起點和不同的模型。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回收團隊和物流系統,定期提供回收和生活服務,在北京和上海吸引了20多萬用戶,日訂單量達到1萬多單。
2015年7月,“城市礦山第一單位”greenmei (002340.SZ)推出了國內首個互聯網平臺“回收兄弟”,旨在成為全國最大的垃圾供應商。“回收兄弟”專注于回收,在荊門、武漢、深圳、廣州4個城市投入3000多名回收人員,每天回收超過300噸。
去年8月,陶紀柱成立了自己的團隊,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上門回收服務。成立后的“道放棄寶”在短時間內,它將建立自己的分揀中心改善物流系統,從五道口,以擴大其業務范圍,學院路,回龍觀地區zhichun路,望京,深圳,成都,xi '在未來一、廣州和其他地方。
“換錢”更關注回收行業本身。除了為現有的1萬多用戶提供便捷的上門服務外,還希望改善從業人員的就業環境,獲得社會福利,最終提高回收行業的效率,規范行業。中國可再生資源回收協會副會長潘永剛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互聯網+”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現有的回收商,提高回收市場的管理水平和整體水平。然而,專業人士也擔心,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足夠的資金,這些平臺在短期內無法擴大規模。